《追擊拉登行動》:美國反恐十年小結--回頭已是百年身

本文刊於《主場新聞》: 美國反恐十年:回頭已是百年身 奧斯卡落幕,賓艾佛力執導並主演的《Argo救參任務》眾望所歸奪得最佳電影,倒是頗有走中庸之道的意味。 兩齣角逐最佳影片的政治電影皆有中東元素,《Argo救參任務》觸及1979年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追擊拉登行動》(Zero Dark Thirty)描述2011年美軍在巴基斯坦的一場政治謀殺。 以戲論戲,「追擊」不論是場面調度﹑劇本﹑氣氛營造還是選角,都比「Argo」高明。在頒獎禮鎩羽而歸,大抵是現實政治考量的非戰之罪--「Argo」的伊斯蘭革命已有歷史定論,情節再誇張也好,殺傷力始終較低。美國現時希望儘快結束反恐戰爭,從中東亂局中抽身,將資源重新投放於重返亞太的戰略部署;「追擊」在美國有意「負責任」結束伊拉克戰事時以類紀錄片姿態出爐,再度炒熱反恐話題,畢竟是挑錯了時間。 「追擊」的評論至今相當兩極化,但多半肯定了導演Kathryn Bigelow駕馭戰爭與暴力等傳統男性題材的能力與技巧。電影承接其奪得最佳電影的前作《拆彈雄心》(The Hurt Locker)的大美國主義外皮,借第一手資料重現發生至今不過一年半載,震驚全球的政治謀殺事件,確實是荷里活女導演少有的萬丈雄心。 Jessica Chastain在戲裡飾演殫精竭慮追查拉登下落的中情局探員Maya。Chastain剛柔並濟的演出叫人驚艷,與她在《生命樹》(Tree of Life)裡的角色截然不同,可見戲路甚廣,失落最佳女主角予有潛質但演技仍屬稚嫩的Jennifer Lawrence,實叫人大跌眼鏡。 自高中始加入中情局後人生只得狙擊拉登這項單一目標的Maya,在鏡頭下十年來絲毫沒有私人感情生活,事事與中情局內的男性看齊,然而蒼白消瘦的臉容與細緻的五官卻又讓她平添了一份教人容易受落的女性纖弱。當然電影的製作團隊對外宣稱Maya的角色是根據真實中情局女特工塑造,Maya一角卻頗有導演在男性主導的荷里活導演圈打拼出頭的自況味道。 回歸小布殊單邊主義 電影以9.11多段叫人心酸的錄音開始,然而畫面一轉,即轉至中情局人員在Black Site(美國在國土以外的秘密監獄)對囚犯用刑拷問的畫面。初出茅廬的Maya也不是沒有青澀的時候──她在男上司向疑犯用水刑(waterboarding)的時候會不忍直視,時